农业农村部党校组织学员赴新发地考察 探寻农产品流通与产业赋能实践

10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党校组织学员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实地解码国家级农产品流通枢纽的运营模式与产业赋能路径。新发地市场新闻中心主任杨斌热情接待考察团,全程陪同讲解并参与交流。


1762214971341.jpg


1762214983779.jpg


考察伊始,杨斌围绕市场发展历程、交易环境建设及商户对接体系展开详细介绍。他以时间脉络梳理发展轨迹,从1988年占地仅15亩的京郊小型农贸市场,逐步发展为如今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标杆,当前已承载北京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需求。在交易规模与网络布局上,他结合数据介绍,2024年市场实现农产品总交易量1580万吨、交易额1306亿元,通过“产地直连+全球采购”模式,在全国布局300多万亩种植基地,同时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供应链,形成全品类覆盖的农产品交易网络。


1762214997205.jpg


随后,考察团按计划深入全国农产品展销中心、菌类大厅、粮油大厅及综合交易楼开展实地调研。在全国农产品展销中心,学员们通过特色产区专题展区,直观感受新发地“一厅汇全国”的产地集聚优势,从北方杂粮到南方热带果蔬,从本土特色产品到进口优质食材,丰富品类全面展现了市场的集散枢纽功能。走进菌类大厅,新鲜的云南野生菌、各地人工培育菌等产品分区陈列,商户详细介绍了通过专业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全国多地菌类产品“当日采摘、次日上架”的新鲜保障流程。


1762215009821.jpg


在粮油大厅,考察团将东北大米销售情况作为核心考察内容。学员们深入东北大米专属交易区,详细察看不同品种、等级的东北大米陈列与包装情况,与商户重点交流东北大米的产地直采渠道、日均交易量、价格波动规律及市场需求偏好。杨斌介绍,新发地作为东北大米进入北京市场的核心集散地,已与黑龙江、吉林等地多个优质产区建立长期直供合作,通过简化中间流通环节,既保障了东北大米的品质与新鲜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目前东北大米在市场粮油品类交易中占比超三成,是深受市民青睐的主流粮油产品。


1762215029011.jpg


在综合交易楼,考察团重点聚焦调味品与水产品两大品类展开调研。调味品区域内,国内外各类调味食材琳琅满目,从传统酿造酱油、食醋到特色复合调味料,商户介绍了产品从产地采购、质量检测到分级销售的全流程;水产品区域则汇集了海鲜、河鲜等各类产品,学员们详细询问了冷链运输温控标准、产地直采对接模式及鲜活产品保鲜技术,深入了解市场在水产品流通环节的品质管控与供应链优化举措。


考察过程中,学员们围绕产地对接机制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核心问题,与杨斌及商户代表展开深入交流。杨斌强调,新发地始终以“服务三农、保障民生”为核心定位,在日常供应保障中发挥着关键枢纽作用,尤其在极端天气、重大节日等特殊节点,能够通过全国货源调配网络快速协调供给,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平稳。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理论讲解+实地探访”的考察形式,让大家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知。新发地在商户服务、产销对接、品类运营及应急保供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今后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现实借鉴。


供稿 |  杨  斌

摄影 |  徐  茂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5-10-30 17:00:00